有這麼嚴重嗎??? 在上個星期日的時候 姐妹倆在玩大富翁遊戲 第一輪時 姐姐是每走到一個地方就買土地 而妹妹則是挑便宜的才買 換第二輪開始 妹妹就猛蓋旅館 但姐姐因為買太多土地 而沒有較多的閒酒店經紀錢蓋大旅館 只好蓋小房子 不久之後 妹妹已蓋了很多的大旅館 姐姐如果走到妹妹家 就要付出大筆的過路費 每走一次就哭一次 每次都直呼說 怎麼又走到了  而妹妹還幸災樂禍說 要看姐姐總共會哭幾次酒店工作 結果姐姐總共哭了三次 最後姐姐終於宣佈破產了 這時遊戲也結束了 我們這些大人在旁邊說 姐姐是輸到哭 而我們是笑到哭 PS:在玩的過程當中 姐姐不小心把妹妹的旅館給推倒 然後在不小酒店打工心的給他藏起來 反正妹妹有太多的旅館 也不會發現少一間

lr46lrndw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八宗綱要筆記(1)八宗綱要筆記講師:如正法師日期:2011/1/15 整理:筆耕組*內容請以影音檔為主,對所摘要的內容若有疑惑或不妥之處,請各位學員踴躍提出,俾能正確達意。l 佛法本來只是佛法而已,沒有分宗派,所謂宗派是歷史因素,隨個人根基,大部份都是因為歷史因素而造成的,不管是唯識、中觀、淨土,其教義都會隨歷史、個人因素而轉變。常常有人問我是修那一個法門?我都會回答,我是學釋迦佛法門的。l 了解佛教要了解當時時代的因緣是什麼?這樣我們對佛教的了解就會比較深入。l 佛教一開始分裂,有兩種傳說:一種是南傳、一種是北傳,分裂的問題是律的問題。富樓那未參與大迦葉的五百阿羅漢結集,對結集的內容認為有十件事佛陀曾經告訴他是可以的,但都是很小的問題,但是當時對很小的戒也是很認真的持受,但大迦葉認為這只有你聽過,因此而有了窟外結集。l 中國的宗派是從印度分過來的,日本的宗派則是從中國再分過去的。大乘大約是佛滅後五百年才興起。l 因為大家解釋佛的道理都不一樣,但每一個都說自己是真正的佛法,才形成各宗各派,演變成佛法必須高知識分子才能學,變成少數人可以學習的,一般人是沒辦法學的,一方面因為不認識字,一方面各部派的內容真的不好懂,故有改革的需要。因為這並非佛陀本懷,要知道佛陀時期,很多不識字的首陀羅也都能修習佛法而解脫。大乘佛教認為當時的情況已經違失佛法本懷了,佛陀當時主張要以當地的語言來弘法,而不要只用梵文,就是要讓一般人容易理解、照著做,才能有收穫。因此大乘的興起改造就是要回歸佛陀本懷。包括弘法的方式,還有一個真理,部派認為我空法有,大乘就不認為這樣,他認為緣起的我空法空。所以大乘並不是後來才有,它反而是表達了真正的佛法。大乘主張要發菩提心,要平民化,用了很多譬喻要讓人容易懂,所以就是人間佛教,是三根普被、利鈍全收。l 俱舍論可以說是當時的佛法概要,就是總說佛法的綱要。l 俱舍論與所有的佛法都是在講兩件事:一、為什麼會有輪迴?二、怎麼樣避免這個苦、怎麼樣斷苦、怎麼樣解脫?所以佛說四聖諦─苦、集、滅、道,俱舍論也是在講苦、集、滅、道。l 所以俱舍論又叫做聰明論,它是世親菩薩做的。l 常常有人問我那一部經的功德比較大?你能夠用心誦的那部經功德比較大;拜那一尊菩薩比較靈感?虔誠拜的那一尊菩薩最靈感。l 禮服 讀經要見字生心,佛法是讀了明白,明白經中的道理,然後見字生心,由於這樣,讀經後你的心具有什麼樣的作用,就得到什麼樣的功德,否則,功德只有小小,因為至少讀經時不會有太大的妄想,稍微有伏煩惱的作用。l 有些老菩薩讀經時,小朋友在旁邊吵,就會說,等一下等我讀完經再好好修理你,賺到功德後再去造業。l 大乘也分很多派,這裡講中觀唯識,印順導師說還有一個真藏唯心。l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,並不是所有的大乘佛教都同意。唯識就不認為。有沒有佛性的眾生,他有這種種性。l 十三宗是日本人的說法,日本人也有兩大極端,學者非常理性,研究非常深入;而民間卻非常迷信。日本人沒有出家人,他們只受菩薩戒。若按中國的算法不只十三宗。l 西漢東漢年間,佛法傳到中國,一開始是四十二章經,在四十二章經傳來之前,其實已經有佛經傳到中國,就寫佛陀經,當時只有王公貴族及學者在受持。隋朝之後就開始有宗派了。在印度是有俱舍宗,隋朝朝代很短,但對佛教的影響很大,當時就有成立佛教大學。l 要懂唯識一定要懂中觀及部派,因為唯識是從部派來的。唯識的名相特別多,而要懂部派就要研究原始佛教,所以印順導師才會研究印度佛教史及部派佛教,到底佛教在講些什麼,印順導師及太虛法師當時的佛教,是死人用的,不是給活人用的;是給老人用的,年輕人用不到的,是給學者用的,一般人用不到的,這與他所理解的佛教不同。佛教是平等不分階級的,解脫沒有階級的概念,像周利槃陀伽記性最差也解脫,很多首陀羅也解脫,老人小孩都可以,一位七歲的均提沙彌也證阿羅漢。佛陀入滅前最後度的弟子須跋陀羅,當時已經一百多歲,去聽佛陀說一下,立刻解脫,找到那把鑰匙,就開了智慧。當然他還沒見佛陀前可能也修定、修慧。佛法後來變成複雜、繁瑣、難以親近,所以變成知識份子的專利。佛法不應該是這樣。l 我們今天來學習佛法其實不是來累積知識,因為累積知識的目的是在增長功德,要得到那個利益。l 佛陀時代,他向弟子講一個真理,弟子就在樹下不斷思惟,一直到能將真理運用在身口之上。l 佛法就是道理、道路,所以聽了佛法就要記起來,就像中壢要去高雄,人家告訴你怎麼去,就要記起來,這樣才能趣向解脫。趣入聖位的四個方法:n 親近善知識。n 聽聞正法。親近善知識是為了聽善知識說法,可是善知識說的法是不是佛法,我們怎麼知道?就要多西裝外套聞佛法,所以親近善知識要依法不依人。決不是依他有三十二相、八十種好n 如理思惟,功德不是念出聲音就有功德,不然鸚鵡念對了就有功德,功德是由心造作出來的,所以有善業、有惡業,善業具足就是功德。不如理思惟就不知道路要怎麼走,你就只知道表面的意思,而不知其真實的涵意。所以要你依義不依語。要懂得字後面的意義,否則永遠只是在讀經,而沒辦法知道道路在那裡。n 法次法向,通往解脫的方向,就是八正道,而宗派就是在告訴我們不同的方法、不同的道理跟道路,而這道理跟道路可以回歸到佛法的源頭。不管你修觀音法門、地藏法門、普賢法門…,都能讓我們趣向佛法的大道。而這些法門都是他們修行經驗的結集。你照我的方法修,就可以獲得我這樣的成就,而不是說修觀音法門就受觀音菩薩的保佑,修地藏觀音法門就受地藏菩薩的保佑。你修觀音法門是因為你適合這個法門,你修習這樣的方法,而希望達到像觀音菩薩的成就。l 我們要維護佛法,而不是維護宗派(不管對不對),不要偏執宗派的觀念。l 佛教就是離苦、斷苦的宗教。l 最根本的苦是輪迴。我們為什要要到極樂世界?極就是究竟,因為他不會再輪迴,是這樣才叫極樂。不會再墮三惡道,除非你發大悲心要去度眾生,才能提前離開,而離開一定是證無生法忍。究竟之樂就是解脫之樂,究竟的苦就是輪迴的苦,佛法就是解決輪迴的苦。l 只要有生就一定要死,死了之後可不可以不要再死?可以,就是不要再生,所以叫“無生”。沒有那個生的因、生的業就可以不生,道理很簡單,但要做到卻不簡單。l 造成苦的因,就是業。有這樣的業,你就生到那樣的地方,做那樣的眾生除了因之外,還有緣,緣就是煩惱,我們常說惑業苦,惑就是煩惱,造了惡業,受苦果。苦就是一種不安的現象。l 俱舍論就是講為什麼有苦的這種現象,如何來解決它,佛法所講的也是這些。l 凡夫眾生都是依福報來分,天也依福報、人、畜牲、餓鬼也都依福報來分。聖者則依智慧來分。l 輪迴是苦果,果有因有緣,因是業、緣是煩惱,這是有漏的因果。l 聖人的條件,見到真義,看到預流果,無漏的智慧要在禪定中完成。l 斷煩惱才可以解脫。l 戒禁取:就是用錯誤的修行方法,所以要有正見,觀念上的錯誤要先釐清,要做對才對,不是做就對。要對症下藥,修行要用對方法。有宿命通的人可能看到牛死後生天人,就去看牠前世是做什ARMANI麼?為什麼可以解脫?結果發現牠前世還是一條牛,再往前一世看還是一條牛,因為神通力有限,就做錯誤的推論,將因果做錯誤的聯結,於是就學牛、做牛,錯誤的方法容易導致修行的錯誤。所以,不是用功就對了,而要用對方法。用功一定會有境界甚至有神通,但境界不一定就是對了。有人一學佛就發生一些災難,於是就認為不學佛沒事,一學佛就有災難。吃素也是如此。不知道原因,就直接聯想在一起。社會上充斥著各種不正確的方法。l 佛也有三不能:不能滅眾生定業、不能度盡一切眾生、不能度無緣眾生。l 福報從你的心來。l 你的財神就是你的善業,你的護法神是自己的善業,最大的貴人就是你自己,因為慈悲是最大的貴人。l 要修正見,控制自己的情緒,薄貪瞋痴,持戒是修自己,不是修別人,若你夠慈悲的話,不是指責別人的煩惱,是解決自己的煩惱。l 怎樣斷煩惱,就是解脫,修行要從不生氣開始修,瞋容易造成禍害,如果生氣的次數減少、程度減輕,生氣的時間縮短,離成功就不遠。l 要有無漏果就要有無漏因─智慧,智慧才能斷煩惱,佛法最重要是成就智慧,沒有智慧時只能伏煩惱,不過還是要先降伏煩惱。l 無漏的因是智慧,緣是業。不是只有惡業會障礙你,善業也會障礙你,比如往生天上享福報,不會想要修行、學佛。戒就是要讓我們少業障。l 法夠不夠深刻,看對治煩惱的力量就知道。法力就是佛法在你內心對你產生深刻的影響,引發變化,這些變化,讓你在遇到煩惱時能夠對治它。l 慈悲沒有敵人,智慧不起煩惱。l 三種善根:無貪、無嗔、無癡。何謂善根,就是一起煩惱就可以對治它。 l 心在一種穩定的狀態才有力量,才真正具足善根,學佛法才會深刻,所謂:制心一處,無事不辦,這力量是要生起智慧,而不是求神通。l 深刻的智慧是從深刻的思惟中來。l 周利槃陀伽的拂塵除垢l 要如何修無漏的智慧?緣是修定,煩惱起來時你可以壓的住它,讓它不起作用,就是要法入心。l 有一比丘因為宗派太多,怕最後修到什麼宗都不是,就問有沒有一句話,照著修就好?有,非吾物莫取,然後早晚不時的思惟,深刻的思惟。最後他開始想“世間什麼是我的東西?連我自己什麼都不是”,學法要入心。l 四禪可以起觀,但八定就反而不利思惟,定修到非想非非想處,變成八難,什麼都不想,是不能生智慧。修定不是目的,而是要由定生智慧酒店經紀

lr46lrndw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